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葉心冉 2月13日晚間,周黑鴨(HK:01458)發(fā)布盈利預警,公司預期2022年凈利潤不少于2000萬元。相較于2021年同期凈利潤3.42億元,同比下滑超94%;總收入預計同比下降約20%,上年同期為28.7億元。
“周黑鴨業(yè)績大降超90%”的詞條旋即登上微博熱搜,簡單翻看一下便能發(fā)現,“太貴了”是評論里的主流聲音。
【資料圖】
但奇怪的是,近些年,當其他品牌受于原材料價格上漲接連漲價之際,周黑鴨并未漲價,且根據數據,周黑鴨近兩年的客單價甚至有所下滑。根據開源證券整理的數據,2018年是周黑鴨客單價的高峰,每張訂單平均消費在63.66元,2019年、2020年分別是62.18元、60.67元,2021年未經證實的客單價數據是57.80元。
為何2018年客單價頂峰時期,市場上未充斥質疑其“太貴了”的聲音?源流品牌戰(zhàn)略咨詢創(chuàng)始人肖瑤認為,并非是因為定價太高,消費者不再購買,質疑定價高只是消費者拋棄一樣產品之后的說辭。之前,消費者在出行時候購買產品的選擇比較少,加之黑鴨作為新品類也比較受歡迎,所以企業(yè)擁有定價權,消費者也愿意嘗試。
在疫情開始前,周黑鴨一直堅持自營模式,且主打機場、高鐵等高勢能渠道。眾所周知,近些年,該類型渠道受到較大影響,不過,周黑鴨也在適時轉型,比如2021年,周黑鴨尤其向外強調,增加非交通樞紐門店,同時大力放開特許加盟。
2021年年報顯示,來自非交通樞紐門店數量已經占到門店總數的90%。并且,加盟門店數量亦飛速增長,2021年中期報,周黑鴨的特許經營門店由2020年同期的121家飛增至1109家,2022年中期報,攀升至1818家,已經超過直營門店1342家的數量。
關于周黑鴨的特許經營門店類型,記者向周黑鴨官方熱線了解到,加盟共分為兩大模式,一是單店式,二是發(fā)展式,單店式是開單家門店,發(fā)展式是做市級代理。發(fā)展式模式只能應用在空白市場,要求初始啟動資金不少于500萬元,且不能再下設二級代理,單店模式的前期投資費用約在20萬元。
據了解,2019年,周黑鴨剛剛放開加盟時,只有發(fā)展式模式這一個加盟選擇,后來為了更大范圍放開加盟,周黑鴨在其基礎上又推出了門檻更低的單店式模式。
渠道布局上的變化源于周黑鴨在2021年提出的新戰(zhàn)略,當時幾大戰(zhàn)略皆圍繞“離消費者更近”的總方針。為此,周黑鴨強調近場零售,不僅加快與叮咚買菜、樸樸超市等生鮮平臺合作,還推出了社區(qū)店的加盟店店型。
2021年中期報,周黑鴨國際控股有限公司CEO兼執(zhí)行董事張宇晨當時透露,武漢已經開出超200家的社區(qū)店,財務模型優(yōu)秀,有95%以上的特許社區(qū)店已經盈利,證明了這其中的消費邏輯是成立的。到2022年中期報,社區(qū)店增長到561家。
種種策略看上去頗為正確,調整渠道結構,且擁抱近場零售,但為何周黑鴨的業(yè)績在2022年迎來大幅下挫?
在實際操作上,周黑鴨的前后動作看似矛盾。
矛盾其一,摒棄之前高鐵、機場等的高勢能渠道,轉而向“小而美”的近場社區(qū)渠道轉型,這意味著消費場景、消費人群的全然不同,但周黑鴨似乎未能提供匹配新渠道的新產品。肖瑤指出,黑鴨這一品類近些年已廣泛普及,周黑鴨在開設社區(qū)店的時候,并沒有提供匹配新場景的新的推廣方式,只是完成了開店的這一動作,同時未有產品創(chuàng)新,沒有告訴消費者“為什么買”“什么時候買”“為什么買它而不是別人”。
矛盾其二,周黑鴨的渠道調整也伴隨對消費場景的重新布局。比如,2020年,周黑鴨將原來的slogan從“會娛樂更快樂”改為“沒滋味?就吃周黑鴨”,試圖更加貼近居家、聚會等的消費場景,推動品牌年輕化。2021年,在張宇晨的公開發(fā)言中,其曾強調,當下的零食消費品在與消費者的情緒調節(jié)產生連接,通過吃零食來獲得心靈安慰,有點類似于“口紅經濟”。
可見,周黑鴨亦在同樣貼合市場熱點,希望通過即食性產品為消費者提供情緒療愈價值。但如同業(yè)內人士所表達,在切入新場景時,未見其在產品、定價、市場教育方式上有大的突破。
過去一年,周黑鴨始終將門店拓展重點放在了“小而美”門店類型上,這帶來的結果,正如國元國際的研報觀點所言,門店結構改變,收入存在缺口。該研報具體指出,公司近年為緩解疫情帶來的經營風險,開了較多小而美的門店,雖單店模型優(yōu)秀,但單產相對較低;同時,公司關閉曾經單產非常高的交通樞紐店,雖然做了部分增補仍無法彌補大店關店的收入缺口。
國元國際指出,2023年公司成本壓力大,預計2023年上半年經營仍會面臨較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