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甜食當做生活中偶爾的「獎賞」已經(jīng)是很多年輕人的常規(guī)操作。偶爾的一杯奶茶或一個小蛋糕,背后逃不掉的是人類嗜甜的天性:甜味,讓人愉快。與此同時,越發(fā)重視健康的人們開始警惕白砂糖、果糖帶來的熱量負擔,天然代糖赤蘚糖醇、羅漢果糖等都被中產(chǎn)階層追捧為“健康生活標配”。
赤蘚糖醇廣泛存在于生活場景中
(資料圖片)
除此之外,赤蘚糖醇的這些優(yōu)點也奠定了它“代糖尖子生”的地位:
首先,赤蘚糖醇能量低:僅0.21kcal/g(是蔗糖熱卡的5%),顯著低于其他糖醇類甜味劑。據(jù)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 28050-2011問答赤蘚糖醇能量系數(shù)0kJ/g,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熱量。這也成為了很多希望減重控制熱量攝入的消費者選擇赤蘚糖醇的一大原因。
其次,赤蘚糖醇甜度高:在營養(yǎng)性甜味劑里甜度較高,僅次于木糖醇和麥芽糖醇。赤蘚糖醇的甜度相當于等量蔗糖甜度的60%-80%,在口腔中可以制造溫和的冷卻效果,且沒有某些合成甜味劑所具有的金屬“回味”。
甚至,赤蘚糖醇有益于口腔健康,因無法被口腔中的細菌利用轉(zhuǎn)化,不會導致齲齒,對兒童及成年人的口腔健康均有益。很多兒童棒棒糖、兒童糖都會使用赤蘚糖醇作為甜味來源。
中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CFDA)、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NHC)、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已對其進行了全面的評估,確認了赤蘚糖醇的安全性。在國際上,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均已確認其安全性,營養(yǎng)與飲食學會(AND)更是將赤蘚糖醇列入了健康飲食的一部分。
天然是代糖的“制勝關(guān)鍵”
不同甜味劑之間的競爭與喋喋不休要從19世紀開始說起。從學術(shù)界、科研界,再到資本,利益相關(guān)方投入不菲。這些投入不止用于研發(fā),更用于為自己的產(chǎn)品爭取市場,普通消費者接觸的信息也因此變得復雜,甚至真假難辨。
確實,一些人工甜味劑已經(jīng)證明可能對健康有影響,比如糖精、阿斯巴甜等。糖精作為初代甜味劑糖精曾風靡一時,它的甜度是糖的500倍,19世紀末就進入了工業(yè)化生產(chǎn)階段,快速進入千家萬戶。但在1997年,因研究發(fā)現(xiàn)它能導致大鼠膀胱癌,糖精一度在加拿大禁用。現(xiàn)在,糖精在我國也被嚴格限制在14種食品中限量使用,且不得添加在嬰兒食品中。
在天然代糖中,其實也有「高下」之分。比如木糖醇是從白樺樹、橡樹、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原料中提取出來的天然甜味劑,被廣泛用在糖尿病人群食品中,是廣受認可的天然代糖。
但木糖醇的「生產(chǎn)工藝」仍然有些美中不足:仍大多采用工業(yè)酸解,稱不上完全的“天然”。此外,木糖醇的熱量和升糖指數(shù)雖低,但也并不是“零”,且過量食用更容易造成腹脹、腹瀉等不良反應,耐受度較低。
相比而言,赤蘚糖醇從工藝角度講也同樣「天然健康」,是所有糖醇當中為數(shù)不多的用微生物發(fā)酵法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 從這個角度講,從成分到生產(chǎn)都更加天然的赤蘚糖醇,不僅給消費者提供了甜蜜獲取的新選擇,而且可能的確是大部分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能找到的最佳選擇。
小分子易吸收,人體耐受性好
赤蘚糖醇是小分子物質(zhì),分子量僅為蔗糖的三分之一。這意味著它很容易被小腸吸收并通過尿液排除體外,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會進入大腸發(fā)酵,因此人體耐受性極佳,遠高于木糖醇等其它代糖。同時,這一循環(huán)路徑意味著赤蘚糖醇不參與糖代謝,不會造成血糖升高。
此外,小分子的赤蘚糖醇不僅不會在口腔中被益生菌利用分解,更能對口腔病原細菌有抑制作用,進而起到保護牙齒、抗齲齒的作用。
總之,赤蘚糖醇是一種熱量低、安全性好的天然代糖,消費者大可放心購買添加了赤蘚糖醇的食品飲料,獲取健康的甜味。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