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特斯邦威從步行街“悄然消失” 這些記憶中的潮牌現(xiàn)狀也不樂觀
2023-04-08 21:09:03    騰訊網

4月8日,#美特斯邦威是怎么從步行街消失的#登上微博熱搜第一。


(資料圖片)

說起潮流品牌,在80后90后的學生時代,美特斯邦威一定擁有姓名。數(shù)據顯示,鼎盛時期,美特斯邦威的門店數(shù)達到了5200多家,但如今它卻從各大城市商圈悄然消失了。這個伴隨了我們青春的“步行街之王”,幾乎淪為了時代的眼淚。

曾經的“步行街之王”

1995年,第一家美特斯邦威專賣店在溫州開業(yè),隨即迅速向全國鋪開,擁有“Meters/bonwe”和 “ME&CITY”兩大品牌,以“不走尋常路”為品牌slogan開啟了中國本土年輕潮流休閑服飾的黃金時代。

2003年,美特斯邦威簽約在音樂領域紅透了半邊天的周杰倫代言,一合作就是十幾年;隨后又簽約郭富城、張韶涵等明星,成為80后、90后知名度較高的品牌服裝。

2009年,美特斯邦威在當年創(chuàng)下收視紀錄的電視劇《一起來看流星雨》中廣告植入,迅速讓品牌走入千萬家。即便是現(xiàn)下,“端木帶我去了美特斯邦威”依然是B站的名場面之一。

過去的幾十年里,美特斯邦威都是當之無愧的“步行街之王”。

高速擴張后的反噬

當時的年輕人對美特斯邦威接受度很高,2007年美特斯邦威營收為31億元,利潤總額達到4.33億元,毛利率高達38.84%,市場份額為0.95%,在國內排第一。2008年,美特斯邦威在深交所上市,成為“A股休閑服飾第一股”,市值一度達389億元。

此后美特斯邦威依然在大踏步前進,2011年,美特斯邦威實現(xiàn)營收99.45億,同比增長達到32.59%,凈利潤則超過12億元。

不過,2011年也是美特斯邦威的巔峰時刻。

2012年,美特斯邦威的高增長戛然而止,其營收和凈利均在2012年開始走下坡路。2012年,美特斯邦威營收同比下降4%,凈利潤同比下降30%。當年年報披露了原因,庫存商品積壓、國內外品牌競爭,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則是人們習慣在網上購買服裝。根據公開數(shù)據顯示,過去10年電商蓬勃發(fā)展,服飾行業(yè)的線上滲透率從2010年的0.4%增長到2020年的36.6%。

此后幾年,美特斯邦威一直在試圖轉型,花了上億元建設自有電商渠道和APP,卻無疾而終。

據美特斯邦威的2022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去年上半年美特斯邦威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約為7.23億元,同比下滑47.49%,虧損6.89億元。在半年報中,美特斯邦威解釋了虧損的原因,公司表示,受疫情封控管制影響,公司物流有近2個月時間受到影響,導致公司營業(yè)收入及經營利潤出現(xiàn)下滑。此外,疫情期間加盟商績效不佳,導致還款出現(xiàn)逾期以及應收賬款賬齡變長,公司計提信用減值損失,對上半年凈利潤產生較大影響。

報告中還提及,目前旗下品牌共有56家實體門店,1193家加盟門店。而上半年關閉了77家直營門店、317家加盟門店。事實上,從2019年開始,美特斯邦威就已開始大規(guī)模調整線下門店。數(shù)據顯示,從2019年到2022年的4年時間里,美特斯邦威已經關閉了2000多家線下門店。

為了獲得更多現(xiàn)金流,美特斯邦威在2021年賣掉了全資子公司上海模共實業(yè)100%的股權,連帶旗下那棟3.8萬平方米的房產——里面還有被美特斯邦威引以為豪的博物館。

然而,賣樓換來的4.48億元“自救金”,依然難解困頓。

自從2008年上市后,美特斯邦威在品牌營收上就顯得力不從心。僅三年時間,美特斯邦威從2018年的76.77億元跌至2021年的26.39億元。

虧損連年增加、營收大幅下滑、負債高企、存貨高居不下、關店數(shù)量擴大,傳聞拖欠工資,深交所也發(fā)來了經營問詢函。

敗于“內憂外患”?

美特斯邦威的衰落,也許可以用“內憂外患”這四個字來總結。

在“內憂”上,目前,美邦的直營店鋪僅有56家,占比為4.5%,而1193家的加盟店占據門店總數(shù)的95.5%。部分加盟商經營不力,導致還款逾期,應收賬款時間變長等蝴蝶效應,不僅品牌名聲受損,還出現(xiàn)了現(xiàn)金流告急,去年還因拖欠工資一事登上熱搜,讓人一陣唏噓。

經營不善造成了庫存積壓,長年累月吆喝著“打折清倉”,如同曾經的王子淪為沿街賣貨的小販,其品牌力在大眾心中進一步降低。

“外患”同樣嚴峻。2012年前后,Mango、ZARA、優(yōu)衣庫、H&M等早已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外快時尚品牌在這一時期開始高速擴張,分別搶奪了傳統(tǒng)服飾品牌們設計風格和價格上的優(yōu)勢,行業(yè)紅利不再。

受沖擊的當然并非美邦一家,但與李寧、太平鳥的翻身相比,美特斯邦威似乎一直沒有爬起來。

這些記憶中的潮牌現(xiàn)狀也不樂觀

除了美特斯邦威以外,拉夏貝爾、森馬、唐獅、以純、真維斯、太平鳥等曾經風靡一時的老牌國貨品牌,在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和變遷之中,逐漸失去曾經固守陣地,一度被新品牌和國潮取代。

拉夏貝爾曾是國產女裝界的龍頭品牌,可現(xiàn)在賬面負債,上千家門店關閉。2021年11月,拉夏貝爾公司發(fā)出公告,因資不抵債公司被申請破產清算。2022年3月,拉夏貝爾收到上交所擬終止公司股票上市的通知,并于5月24日正式被摘牌。

另一家潮流服裝品牌森馬服飾。根據森馬服飾發(fā)布的2022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森馬服飾實現(xiàn)營收56.4億元,同比下降13.4%;歸母凈利潤達1.04億元,同比下滑84.3%。

還有2003年進駐中國市場的班尼路,劉德華和王菲曾為其代言,彼時風光無限。最后它的結局是,累計關店3000多家,被母公司2.5億賤賣,工廠關閉。

面對這樣的情況,不少網友紛紛感到惋惜。有網友稱“美特斯邦威是一代年輕人的回憶”“誰年輕時沒穿過森馬的衣服呀!”“我還給我女朋友買過拉夏貝爾的衣服呢”……也有網友隔空喊話,希望這些潮流品牌可以加入新鮮元素、盡快轉型,重新在市場上綻放光芒。

在行業(yè)大洗牌當中,哪些因素決定了品牌迭代升級?據《國潮品牌年輕消費洞察報告》顯示,隨著年輕一代消費需求的復雜多元化,國潮品牌不斷調整供給策略,除了提升品質,將年輕人對外觀、科技、情感、文化內涵的新需求投入到產品設計、研發(fā)環(huán)節(jié),提供多樣化的新品,在年輕人聚集的線上渠道首發(fā),獲得品牌增值新空間,成為國潮品牌核心策略。從2011至2021年十年間,國潮搜索熱度增長超5倍,78.5%的消費者更偏好選擇中國品牌,90后、00后貢獻了74%的國潮消費。

資料來源 現(xiàn)代快報 每日經濟新聞 中國新聞周刊等

編輯:饒治美

責編:張松濤

審核:馮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