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2022年,黑色系商品在地產周期下行的大環(huán)境下,走出了先揚后抑的倒“V”反轉行情。展望2023年,黑色板塊又將有哪些產業(yè)矛盾,黑色商品行情又將如何演繹?
[1] [產業(yè)矛盾一:地產周期的修復斜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地產周期下行,對黑色商品的需求產生了沖擊,從而導致黑色系商品價格出現了一輪持續(xù)近半年之久的負反饋下跌行情。
展望2023年,地產周期在政策扶持下,修復的確定性較高。不確定之處在于,修復的方式是“L”形還是“W”形,抑或是“V”形。不同的修復斜率將會對黑色系商品價格產生不同的影響。
圖為2022年黑色產業(yè)鏈指數周線
圖為地產新開工面積同比與螺紋主力合約期貨價格展望
如果是“L”形修復斜率,螺紋價格的修復目標在4000元/噸;如果是“W”形修復斜率,螺紋價格的修復目標在4500元/噸;如果是“V”形修復斜率,則螺紋價格的修復目標是5000元/噸。
[2] [產業(yè)矛盾二:制造業(yè)庫存周期變化]
2023年,第二個產業(yè)矛盾是制造業(yè)庫存周期的變化。經歷了疫情的沖擊之后,我們看到工業(yè)企業(yè)的產成品庫存經歷了一輪時間較長的被動累庫,以及隨后的主動去庫歷程。從制造業(yè)庫存周期與需求的變化關系來看,當制造業(yè)處于被動去庫和主動補庫階段時,制造業(yè)需求將處于持續(xù)回升階段。
在經歷了過去一年的主動去庫存階段后,目前制造業(yè)庫存已經降至較為合理的水平。而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消費需求的回升預期也隨之而增強。在此背景下,制造業(yè)有望由主動去庫階段逐步向被動去庫階段轉變。如果下游消費需求出現超預期爆發(fā),則制造業(yè)庫存有望由被動去庫向主動補庫轉變。
圖為產成品庫存同比變化與熱卷價格
圖為庫存周期與需求變化
在庫存周期的帶動之下,制造業(yè)需求周期有望迎來持續(xù)回升階段。受此影響,熱卷需求有望進入持續(xù)改善階段,熱卷價格亦有望進入持續(xù)走強的階段。
[3] [產業(yè)矛盾三:鐵礦價格彈性不容低估]
圖為海外四大礦山現金流與資本支出
圖為海外礦山鐵礦產量
2022年1—11月,我國進口鐵礦石累計10.17億噸,占我國鐵礦石需求總量的近八成。我國對海外鐵礦的依賴度可見一斑。
自去年開始,我國對鋼鐵行業(yè)實施了“產量平控”以及“能耗雙控”等政策,控制不斷增長的粗鋼產量,從而緩解對鐵礦石等原料的需求。而在此之前,由于粗鋼產量的持續(xù)上升,導致鐵礦石等原料出現了供需緊張的局面。
為何鐵礦石利潤豐厚,供應卻難以有效增長呢?這或許和2015年之后海外礦山的經營策略有很大關系。過去5年,海外四大礦山的經營性現金流持續(xù)大幅度增長,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資本支出基本處于維持性狀態(tài),只有FMG略有增長。
正是在上述經營策略的影響下,我們看到除FMG之外,其余三大礦山近幾年鐵礦產量總體保持穩(wěn)中略降的狀態(tài)。
在上述環(huán)境下,一旦下游需求出現顯著回升,鐵礦石價格的彈性將顯著提升。
[4] [產業(yè)矛盾四:焦煤供需缺口何時能回補]
雖然我國是煤炭資源大國,但是我國的煉焦煤資源卻相對較為貧乏。從一組數據可以窺見一斑。2022年1—11月,我國原煤產量累計同比增長9.7%,相比之下,2022年1—10月,我國煉焦煤產量累計同比增幅僅有1.6%。我國煉焦煤供應的瓶頸可見一斑。
2022年1—10月,我國生鐵產量7.27億噸,同期國內煉焦煤產量4.11億噸,國內焦煤供需缺口大致在5000萬—7000萬噸。雖然2022年1—10月我國焦煤進口量突破5000萬噸大關,達到5164萬噸,同比增長1218萬噸,但仍不足以彌補國內的供需缺口。這使得國內焦煤供需整體依然處于偏緊狀態(tài)。而要彌補國內焦煤的供需缺口,要么繼續(xù)壓縮粗鋼產量,要么增加焦煤進口。近期放開澳煤進口的預期進一步升溫,如果澳煤進口放開,國內焦煤的供需缺口將會逐步得以緩解。
圖為焦煤供需數據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關鍵詞: 黑色系商品